2015金門生物多樣性保育季 永續金門島 活動緣起

2015金門生物多樣性保育季永續金門島

Biodivers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活動緣起】

壹、2015生物多樣性 永續發展年
Biodivers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物多樣性是永續發展與人類福祉所必須,人類的生活與生物多樣性緊密相連,舉例來說:
n   生物多樣性是全球與地方經濟的重要資產
n   食物的生產依靠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所提供
n   健康安全的水源也依賴生物多樣性的維持
n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所提供的產物與功能是人類健康所必須,包括營養、乾淨空氣與水源、蟲害與疾病調控
n   生物多樣性是永續生活的基礎
n   生物多樣性的傳統知識非常重要,其價值不僅是日常生活,也是工業與農業所依
n   生物多樣性可將碳長期存封在生物群落內,是減緩氣候變遷重要的角色
n   即便是建構的城市環境,也被生物多樣性所影響
因此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貳、金門得天獨厚,生物多樣性豐富
金門位於九龍江出海口廈門灣內,與廈門比鄰相望。金門的地理位置特殊且具備豐富的生物資源,除了有台灣島嶼上的生物外,更有東南亞大陸的種類;而位於東南亞弧沿岸的中間位置,更是冬夏候鳥遷徒的必經之途。加上抗戰期間軍事管制,建設開發緩滯,自然生態環境也相對受到保護,金門島內有著豐富而多樣的生態與動植物。相較已大量開發的台灣與廈門, 金門可謂生態淨土,除保有許多自然的生態環境,還棲息許多珍貴物種。例如在台灣野生族群已消失的保育類淡水魚「 大鱗梅氏鯿」,在金門仍有分布。在台灣已難得一見的保育類動物「 水獺」、「鱟」、「金龜」等,在金門仍有穩定族群。而在廈門一帶已逐漸消失的野生「緬甸蟒」,也可以在金門被發現。在金門,由於自然棲地受到保存,田浦溼地上更分布許多罕見的水生植物與食蟲植物,包括「長葉茅膏菜」、「寬葉毛氈苔」、「絲葉狸藻」等等稀有濕地植物,在在顯示金門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與保存的完善。


叁、保護金門多樣性、成為永續生態島
近年來金門縣政府投入相當的人力與經費辦理各項保育業務,保護金門生物多樣性。例如,自2007年開始,耗費大量人力與經費的外來種移除,利用各種防治方式控制與移除外來種「互花米草」,以維護濱海潮間帶生態系的多樣性,進而保護其上的魚蝦貝類與「鱟」的重要棲息地。又如近年來積極保護的保育類魚類「大鱗梅氏鯿」,除委託研究單位調查其在金門的分布、族群數量、棲地型態、物理分布因子外,更積極對原棲息地加強保育,時時監測淡水生態系情況,機動應變任何危機,防止「大鱗梅氏鯿」在金門的滅絕。除此之外,金門是中華民國境內唯一有蟒科「緬甸蟒」分布的區域,縣府更積極協助研究團隊調查實驗,以監測「緬甸蟒」在金門的現況與危機,並了解其對金門生態環境的重要;為免除民眾疑慮,更舉辦多場研習活動宣誓保育決心。而在棲息地保育方面,更與民眾合作保育田浦食蟲植物棲地,以確保特殊食蟲植物的生存,永續經營保育這特有溼地。


肆、增加公眾了解、保育一起來

生物多樣性是維持地球環境與人類永續發展所必需,我們要保育、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之先決條件是增加社會大眾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認識。希望藉由2015年金門生物多樣性保育季系列活動,提升金門公眾對保育成果的認知,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育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更能深入了解環境教育的根本精神,將之落實於工作業務及平日生活之中,進而提升環境倫理與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